设置字体大小:【大 中 小】
【打印】
【页面调色版
】
发布时间:2013-11-25
点击次数: 次
爱辉区河南屯林场
2012年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说明书
1、设计目的
为合理经营本场的中幼龄林,通过伐除病腐木和非目的树种以及目的树种中过密的林木,减少林地养分流失,改善林内卫生状况,促进林木健康生长, 提高林分质量,更好的发挥森林生态效益。
2、指导思想
坚持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主题,以更好的发挥森林生态效益为目标,同时达到提高森林水土保持、防风固沙、固碳释氧的能力。本次森林抚育设计与施工严格按照《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规定》的相关规定执行,合理编制抚育作业设计,精心组织施工,保证抚育作业质量。
3、主要依据
依据《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规定》(林造发〔2012〕191号)、《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》(GB/T18337.3)、《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》(GB/T18337.1)、《森林抚育规程》(GB/T15781)和《黑龙江省森林采伐更新技术规程》(DB23/T 1444-2011)的相关规定编制本中幼龄林抚育作业设计。
4、基本原则
为积极有序地开展中幼龄林抚育工作,科学规划,合理经营,保证抚育作业质量,需要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。
(1)坚持详细踏查,合理区划作业小班的原则。
(2)坚持逐沟逐坡,相对集中连片的原则。
(3)坚持合理布设抚育对照监测样地的原则。
(4)坚持抚育作业人员主要为林场职工及其家属的原则。
(5)坚持抚育施工前进行公示,确保公开、公平和公正的原则。
1、自然地理概况
河南屯林场位于黑河市内,场址坐落于市中心。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6°50′02″-127°19′35″、北纬49°52′24″-50°15′04″。东、北靠黑龙江,南与黑河市卡伦山林场、试验林场相邻,西与二站、大平、江防林场相邻。全场经营总面积9,0371公顷。林场山脉属于小兴安岭山脉北坡,山势连绵起伏,地势西高东低,最高海拔520米,最低海拔126米,平均海拔270米。林场营林区内主要有石金河、阿陵河两条河流,分属黑龙江水系的一、二级支流,分别由西向东流入黑龙江。林场植被属于小兴安岭植物群系,植被十分丰富。乔木主要有樟子松、兴安落叶松、白桦、黑桦、山杨、蒙古柞等;灌木主要有榛柴、胡枝子、杜鹃、旱柳等;草本主要有羊胡草、小叶章、苔草、三棱草等。林场土壤有8个土壤类型、23个亚类。主要土壤以暗棕壤土和黑壤土为主。
2、社会经济条件
我场隶属于爱辉区林业局,行政区划属爱辉区,营林区内有两个乡,11个自然村,15个农场连队,交通十分便利。
建场初期我场以培育苗木、花卉为主,后期逐渐开始采伐,但年采伐限额较低,近几来年限额1,100立方米,出材600立方米。现年国民经济总产值300.4万元,年人均收入9,366元。营林区内交通十分便利,有202国道,黑河-加格达奇、黑河-嫩江、黑河-呼玛省级公路三条,黑河-嘉荫边防公路一条共计五条等级以上公路。
3、森林经营状况
林场经营总面积90,363.7公顷,管护经营面积34,401.6公顷。共设有9个管护站,92名管护人员,9名管理人员,通过近10年的管护经营森林资源、蓄积双增长。2011年积极完成各项林业工作,大力开展荒山荒地造林、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和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等经营活动,重点公益林冠下补植造林面积66.7公顷,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面积428.67公顷,中幼龄林抚育面积138公顷。
4、抚育对象的基本情况
抚育作业区位于黑加公路路边,距林场场区40公里。作业区位于北方营林区内,共分为59个作业小班。分别为:10林班的1-7、9-11小班,12林班的1-3、5、7-11小班,13林班的1-8小班,15林班的1、3-6小班,27林班的2、3小班,林分分类类型为一般公益林。
本次抚育作业设计面积733.4公顷,消耗林木蓄积5,102立方米,根据现地情况和抚育目的未设计出材。
1、作业小班区划
本次作业区共区划59个作业小班。首先,现地踏查、参照二类调查区划的经理小班,确定作业区边界四至,以及主要地形地势和明显地物标;其次,确定小班线并做标记,用红色铅油注明作业小班边界。
2、面积求算
利用罗盘导线测量或GPS现地实测作业小班面积。
3、标准地设定
作业小班全林踏查后,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林分设置为标准地。按照技术规程每个作业小班内布设标准地面积均占作业小班面积1%以上。
4、对照区设定
根据不同林分类型和抚育措施保留1-2块(面积1公顷)对照区,在对照区中间设立面积为0.1公顷的对照固定监测样地。
抚育前林分因子、立地条件要基本一致,在对照固定监测样地四角埋设标桩,四边有明显标记,四角要用GPS定点。样地内林木要绘制林木位置图,位置图上每株树木要编号挂牌,量测1.3米胸高处直径,并用红铅油标记。
5、林分因子调查
(1)林分株数
幼龄林林分株数通过标准地推算得出,计算标准地内胸径≥5CM的林木株数,推算林分株数。中龄林通过全林每木检尺得出。
(2)林分年龄
纯林用优势树种的平均林龄确定,混交林按各树种组成比例的加权平均确定。
(3)林分平均胸径
测径部位在树干离地1.3米处,用围尺测量标准地内全部起测径(5cm)以上的林木,用平均断面积法计算。
(4)林分平均高
用树高曲线图反查林分平均胸径所对应的树高即为林分平均高。
(5)林分蓄积量
幼龄林标准地内的林木查立木蓄积表,计算标准地的林分蓄积量,再推算作业小班的林分蓄积量。中龄林全林每木检尺查立木蓄积表累加得出作业小班林分蓄积量。
(6)树种组成
树种组成以标准地内各树种的蓄积量占林分总蓄积量的比重来计算,用十分法表示。即各树种组成系数之和等于"10",在组成系数中,树种蓄积占2%-5%的用"+"表示,2%以下的用"-"表示。由树种名称及相应的组成系数写成组成式,就可以将林分的树种组成明确表达出来。
(7)林分郁闭度
在标准地内用压线法和一步一抬头法计算林分郁闭度。
(8)更新调查
以更新频度计算,分别树种和年龄段记载,推算小班更新幼树株数,确定更新等级。
(9)植被调查
调查下木和草本,注明名称、高度、覆盖度和分布状况。
(10)土壤调查
每个标准地内挖一个50cm×50cm×50cm的土壤坑,通过观察土壤剖面确定土壤名称和土层厚度。
1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7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5白3萌柞2黑,林分郁闭度为0.74,林分平均年龄30年,平均树高12米,平均胸径12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537株,公顷蓄积量93.7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平榛、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是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2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5.1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6白2萌柞2黑,林分郁闭度为0.75,林分平均年龄29年,平均树高9.3米,平均胸径8.9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582株,公顷蓄积量46.6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是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3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17.3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4白3萌柞2黑1山,林分郁闭度为0.73,林分平均年龄29年,平均树高10.4米,平均胸径10.4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470株,公顷蓄积量61.5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是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 。
4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17.1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4萌柞4白1黑1山,林分郁闭度为0.74,林分平均年龄31年,平均树高9.7米,平均胸径9.7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470株,公顷蓄积量54.3立方米。下木主要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是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5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14.7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4萌柞4白1黑1山,林分郁闭度为0.73,林分平均年龄31年,平均树高9.7米,平均胸径9.8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430株,公顷蓄积量53.2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是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6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20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4白2萌柞2黑2山,林分郁闭度为0.71,林分平均年龄28年,平均树高10.7米,平均胸径9.9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525株,公顷蓄积量58.9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是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7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14.4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7白2萌柞1黑,林分郁闭度为0.73,林分平均年龄28年,平均树高12.4米,平均胸径11.4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440株,公顷蓄积量83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是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8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17.7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7白2萌柞1黑,林分郁闭度为0.73,林分平均年龄28年,平均树高12米,平均胸径11.1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560株,公顷蓄积量83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是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9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20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6白3萌柞1黑,林分郁闭度为0.74,林分平均年龄29年,平均树高11.8米,平均胸径10.9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430株,公顷蓄积量72.4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是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10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20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6白3萌柞1黑,林分郁闭度为0.74,林分平均年龄30年,平均树高11.8米,平均胸径11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540株,公顷蓄积量78.4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是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11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17.2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9白1萌柞,林分郁闭度为0.77,林分平均年龄28年,平均树高13.2米,平均胸径11.3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435株,公顷蓄积量83.9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是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12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18.6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6白2萌柞1黑1山,林分郁闭度为0.73,林分平均年龄27年,平均树高10.8米,平均胸径10.1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605株,公顷蓄积量68.3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是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13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15.9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4白3萌柞2山1黑,林分郁闭度为0.77,林分平均年龄29年,平均树高11.9米,平均胸径11.6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550株,公顷蓄积量89.9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是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14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2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5白3萌柞2黑,林分郁闭度为0.74,林分平均年龄30年,平均树高11.5米,平均胸径10.2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470株,公顷蓄积量59.7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是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15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2.7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6白3萌柞1黑,林分郁闭度为0.73,林分平均年龄29年,平均树高10.3米,平均胸径9.8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447株,公顷蓄积量54.6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是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16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8.6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8白2萌柞+黑,林分郁闭度为0.76,林分平均年龄27年,平均树高10米,平均胸径8.9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582株,公顷蓄积量47.9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是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17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5.1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6白2山1萌柞1黑,林分郁闭度为0.72,林分平均年龄27年,平均树高12.2米,平均胸径10.5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462株,公顷蓄积量69.5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是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18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8.3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5白3萌柞1黑1山,林分郁闭度为0.73,林分平均年龄30年,平均树高10米,平均胸径9.8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478株,公顷蓄积量54.9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平榛,地被物主要是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19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20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6白3萌柞1黑+山,林分郁闭度为0.74,林分平均年龄29年,平均树高12.2米,平均胸径11.4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430株,公顷蓄积量80.3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平榛,地被物主要是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20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18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6白2萌柞1黑1山,林分郁闭度为0.72,林分平均年龄29年,平均树高12米,平均胸径10.8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430株,公顷蓄积量71.4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平榛,地被物主要是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21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6.3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5白3萌柞2黑,林分郁闭度为0.73,林分平均年龄31年,平均树高12.9米,平均胸径12.7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403株,公顷蓄积量99.4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是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22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3.7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10白,林分郁闭度为0.81,林分平均年龄15年,平均树高8.6米,平均胸径9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926株,公顷蓄积量64.2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是蕨类。抚育方式为透光抚育。
23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20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5白2萌柞1山1黑,林分郁闭度为0.73,林分平均年龄28年,平均树高12.3米,平均胸径11.4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475株,公顷蓄积量80.8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是蕨类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24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6.3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8白2萌柞+山+黑,林分郁闭度为0.72,林分平均年龄27年,平均树高13.5米,平均胸径11.3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462株,公顷蓄积量81.6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是蕨类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25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5.5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7白3萌柞,林分郁闭度为0.71,林分平均年龄28年,平均树高12.6米,平均胸径11.4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597株,公顷蓄积量92.4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为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26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13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8白2萌柞,林分郁闭度为0.73,林分平均年龄28年,平均树高13.1米,平均胸径11.7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395株,公顷蓄积量86.9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为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27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17.9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10白,林分郁闭度为0.74,林分平均年龄25年,平均树高12.1米,平均胸径10.1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505株,公顷蓄积量68.7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平榛,地被物主要为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28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19.9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7白2山1黑,林分郁闭度为0.73,林分平均年龄28年,平均树高11米,平均胸径9.7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560株,公顷蓄积量60.5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平榛,地被物主要为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29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6.9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9白1萌柞,林分郁闭度为0.74,林分平均年龄27年,平均树高13.5米,平均胸径11.3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612株,公顷蓄积量94.1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平榛,地被物主要为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30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12.4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8白2萌柞+黑,林分郁闭度为0.74,林分平均年龄27年,平均树高10.3米,平均胸径9.2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560株,公顷蓄积量51.4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杜鹃,地被物主要为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31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10.3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5白2萌柞2黑1山,林分郁闭度为0.73,林分平均年龄29年,平均树高10.2米,平均胸径9.6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500株,公顷蓄积量54.4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为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32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12.2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6白2萌柞1黑1山,林分郁闭度为0.73,林分平均年龄28年,平均树高11.2米,平均胸径10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465株,公顷蓄积量59.3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杜鹃,地被物主要为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33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14.9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3萌柞3黑3 山1白,林分郁闭度为0.73,林分平均年龄31年,平均树高7.5米,平均胸径8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545株,公顷蓄积量33.5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杜鹃,地被物主要为小叶章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34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4.5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6白3萌柞1黑,林分郁闭度为0.74,林分平均年龄28年,平均树高11.4米,平均胸径10.3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537株,公顷蓄积量67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为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35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19.9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6白3萌柞1黑,林分郁闭度为0.75,林分平均年龄29年,平均树高10.4米,平均胸径9.9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470株,公顷蓄积量57.3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 ,地被物主要为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36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10.1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9白1萌柞,林分郁闭度为0.74,林分平均年龄28年,平均树高13.2米,平均胸径11.2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448株,公顷蓄积量82.7立方米。下木主要为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为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37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2.1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10白,林分郁闭度为0.73,林分平均年龄25年,平均树高12.3米,平均胸径10.3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537株,公顷蓄积量73.6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平榛,地被物主要为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38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13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10白,林分郁闭度为0.74,林分平均年龄25年,平均树高13.3米,平均胸径11.1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537株,公顷蓄积量88.2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为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39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14.5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7白2萌柞1山,林分郁闭度为0.75,林分平均年龄27年,平均树高11.5米,平均胸径10.3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465株,公顷蓄积量65.8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为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40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17.9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7白2萌柞1黑,林分郁闭度为0.73,林分平均年龄29年,平均树高11.3米,平均胸径10.2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490株,公顷蓄积量64.9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为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41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5.8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8白2萌柞,林分郁闭度为0.72,林分平均年龄27年,平均树高10.9米,平均胸径9.8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627株,公顷蓄积量65.8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为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42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13.1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6白2萌柞2黑,林分郁闭度为0.73,林分平均年龄29年,平均树高9.6米,平均胸径8.9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560株,公顷蓄积量44.7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为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43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11.4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8白1萌柞1黑,林分郁闭度为0.75,林分平均年龄27年,平均树高10.8米,平均胸径9.7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574株,公顷蓄积量61.9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为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44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20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7白2萌柞1黑,林分郁闭度为0.74,林分平均年龄29年,平均树高10.3米,平均胸径9.6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420株,公顷蓄积量52.8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为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45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20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7白3萌柞+黑,林分郁闭度为0.73,林分平均年龄26年,平均树高9.7米,平均胸径9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395株,公顷蓄积量43.4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为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46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9.2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3萌柞3黑3白1山,林分郁闭度为0.75,林分平均年龄31年,平均树高9.5米,平均胸径10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403株,公顷蓄积量53.7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为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47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9.1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7白2萌柞1黑,林分郁闭度为0.74,林分平均年龄30年,平均树高10.3米,平均胸径9.5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426株,公顷蓄积量52.5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为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48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2.6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8白2萌柞,林分郁闭度为0.74,林分平均年龄27年,平均树高11.6米,平均胸径10.2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598株,公顷蓄积量71.6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为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49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3.9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7白2萌柞1黑,林分郁闭度为0.75,林分平均年龄28年,平均树高10米,平均胸径9.3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701株,公顷蓄积量56.5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为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50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14.4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7白2萌柞1黑,林分郁闭度为0.73,林分平均年龄26年,平均树高11米,平均胸径10.2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405株,公顷蓄积量61.2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为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51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14.9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8白1黑1山,林分郁闭度为0.75,林分平均年龄26年,平均树高10.5米,平均胸径9.1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575株,公顷蓄积量51.7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为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52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18.2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8白1萌柞1黑,林分郁闭度为0.76,林分平均年龄28年,平均树高10.8米,平均胸径9.6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575株,公顷蓄积量59.3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为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53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6.9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6白2萌柞1黑1山,林分郁闭度为0.72,林分平均年龄29年,平均树高11.8米,平均胸径10.9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350株,公顷蓄积量69.6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为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54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20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6白2萌柞1黑1山,林分郁闭度为0.74,林分平均年龄28年,平均树高11.3米,平均胸径10.6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410株,公顷蓄积量67.2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为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55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5.9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6白3萌柞1黑,林分郁闭度为0.73,林分平均年龄28年,平均树高11.3米,平均胸径10.2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372株,公顷蓄积量58.2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为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56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7.8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6白2萌柞1黑1山,林分郁闭度为0.73,林分平均年龄28年,平均树高12米,平均胸径11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485株,公顷蓄积量77.3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为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57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17.9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8白1萌柞1黑,林分郁闭度为0.74,林分平均年龄27年,平均树高12.9米,平均胸径11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440株,公顷蓄积量76.1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为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58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15.7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4黑2萌柞2白2山,林分郁闭度为0.73,林分平均年龄31年,平均树高9.8米,平均胸径10.4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465株,公顷蓄积量59.4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为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59号作业小班林分起源为天然林,面积为15.6公顷,土壤类型为暗棕壤,树种组成为5黑4山1萌柞,林分郁闭度为0.74,林分平均年龄30年,平均树高9.8米,平均胸径10.7厘米。公顷株数为1,435株,公顷蓄积量62.1立方米。下木主要有胡枝子,地被物主要为苔草。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。
生态公益林的抚育以不破坏原生植物群落结构为前提,主要目的是提高林木生长势,促进森林生长发育,诱导形成复层群落结构,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防护功能。
1、透光抚育
幼龄林林分郁闭度≥0.8,林木分布均匀,林下植被稀疏的林分,采用透光抚育,伐除病腐木和非目的树种以及过密的林木。
2、生态疏伐
中龄林林分郁闭度≥0.7,对坡度<25°,土层深厚、立地条件好,采用生态疏伐,按照有利于林冠形成梯度郁闭,主林层和次林层林木都能直接受光的要求,将林木分为优良木、有益木和有害木,保留优良木、有益木和适量的草本、灌木和藤蔓。
3、技术要求
透光抚育株数强度(15-30)%,蓄积强度(10-20)%,伐后郁闭度应保留0.6-0.7。生态疏伐株数(蓄积)强度≤20%,伐后郁闭度≥0.6。抚育间隔期幼龄林(3-5)年,中龄林(6-10)年。
中幼龄林抚育后,通过对原生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整,诱导形成复层林分结构,提高目的树种林木生长势,优化林分空间结构、提高林分质量、促进林木健康生长、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抗逆能力,提高森林生态防护效能。
完成11,001亩抚育任务总成本1,320,120元,其中,幼龄林抚育成本6,660元,中龄林抚育成本1,313,460元。
幼龄林抚育直接成本6,327元,间接成本333元;中龄林抚育直接成本1,247,787元,间接成本65,673元。资金来源分为国家投资和林业自筹,其中,国家投资1,100,000元,林业自筹220,000元。
1、幼龄林透光抚育作业成本
(1)直接成本
①准备作业20元/亩;
②清林30元/亩;
③伐树15元/亩;
④剩余物堆积25元/亩;
⑤人力集中运输24元/亩;
幼龄林透光抚育直接成本为114元/亩。
(2)间接成本
①作业设计2元/亩;
②检查验收2元/亩;
③档案管理1元/亩;
④成效检测1元/亩;
幼龄林透光抚育间接成本为6元/亩。
幼龄林透光抚育总成本120元/亩,抚育作业面积55.5亩,投入资金6,660元。其中,直接成本6,327元,间接成本333元。
2、中龄林生态疏伐作业成本
(1)直接成本
①准备作业20元/亩;
②清林30元/亩;
③伐树15元/亩;
④剩余物堆积25元/亩;
⑤人力集中运输24元/亩;
中龄林生态疏伐直接成本为114元/亩。
(2)间接成本
①作业设计2元/亩;
②检查验收2元/亩;
③档案管理1元/亩;
④成效检测1元/亩;
中龄林生态疏伐间接成本为6元/亩。
中龄林生态疏伐总成本120元/亩,抚育作业面积10,945.5亩,投入资金1,313,460元。其中,直接成本1,247,787元,间接成本65,673元。
1、森林资源变化分析
抚育后可明显降低林分内林木之间的生长竞争,林木空间结构趋向最优化,林木胸径和蓄积生长量明显提高。据相关资料记载,采伐蓄积强度在20%左右的林分,抚育后胸径生长率和蓄积生长率较未抚育林分明显提高。
2、生态效益分析
随着森林生长量和林分质量的不断提高,森林的固碳释氧能力增强,水土保持能力增强,防风固沙能力增强,区域气候调节能力增强,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,森林生态效益达到最优化。
3、社会效益分析
根据当地作业条件,抚育1亩林地平均需要2.5个工日,抚育1.1万亩中幼龄林需要27,502个工日,每年每人按200个工作日计算,一年内可提供138个就业岗位,人均增收约9090元。
爱辉区河南屯林场
二〇一二年十月三十日